三月,去山野踏青赏花,哪里最火?想必会是婺源,因为那里有中国最美的乡村江岭,梯田上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开得正盛。而与江岭相隔不远,还有一个古村落,叫庆源。我曾顾名思义,以为庆源是庆水之源,后来才知自己错得离谱。庆源确实有一条小河穿村而过,但它的名字叫桃溪。庆源的“源”字不是河水的源头,而是桃花源的“源”。庆源建村于唐朝开元年间,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。庆源始祖因为避乱来到这个人迹罕至的偏远山谷,见山清水秀,风景如画,宛若世外桃源,就决定筑村定居下来,庆幸找到了一个小桃源。
村口,有一亭子,名“别有天”,现在看到的亭子是重建的,但也有几百年历史了。古亭内的墙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人的题诗:“空山隐卧好烟霞,水不通舟陆不车,一任中原戎马乱,桃源深处是吾家”。一代代的庆源人,就是通过这个亭子,走出大山,走向山外的世界,而他们的家人,也曾在这里翘首等候归人,可以想见,古亭内外曾经上演过无数的悲欢离合。
穿过亭子,眼前豁然开朗,庆源真貌,尽收眼底,真的是别有洞天。攀上观景台,只见白墙黛瓦的村庄掩映在金黄的油菜花海中。想拍一张全景照片,这才发现几根讨厌的黑电线划破蔚蓝的天空,破坏了画面的和谐美。不管在城市,还是在乡村,走到哪里都有不识相的电线闯入你的镜头,让你无法回避。但我们不能因此责怪庆源的村民,他们不可能绝缘于现代生活,他们不能为了游客拍照方便而像祖辈一般继续点着油灯。
顺着桃溪边的青石板路,走向村子的深处。河水清澈见底,河宽10米左右,河上有多条石板桥连接两岸。一座座徽派民居排列在河岸边,高高的马头墙格外显眼。忽然觉得,这里也有小桥流水人家的趣味,只是与江浙一带的水乡相比,多了青山的掩映。桃溪岸边,自然少不了艳丽的桃花。此时,桃花灿烂,映红了溪水,衬着天光云影和戏水的白鹅,令人美不胜收。很多人家的院子里植有梨树,梨花绽放,如素雅的少女,冰清玉洁,风姿绰约。如果是在晚上,就可以欣赏“一树梨花一溪月”的美景了。
溪水边的石板上,有浣衣的村妇,她们用古老的木槌敲打今天的衣物,时光就在她们的手指间随着溪水的潺潺声慢慢滑过去了。流水依旧,而光阴不再。桃溪岸边有一株古树,是银杏,苍老遒劲,在村子里傲然挺立。我问过当地一长者,他说银杏树龄达1300年,是庆源村始祖所植,现在被村民视为护佑全村的神树。古老的银杏树目睹了庆源千年的沧桑变化,在它无言的沉默里,确实有一种神秘莫测,让人心生敬意。
农耕社会是宁静的,农人的生活是恬淡的,与世无争,耕读传家,庆源人千百年来都是如此。身处现在的工商社会,还想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”就很难了。因为开发旅游业,寂静了千年的庆源古村也突然就车马喧闹起来了。是福还是祸,是好还是坏,我一时无从判断。在村里看到的村民主要是老年人,年轻人去城里打工了,小孩子去学校上学了。但就是这些年长的村民也纷纷有了商品经济的意识,他们沿着村子主道摆摊,叫卖一些当地土特产如笋干、梅菜之类给外地游客。
沿着桃溪一直走,走到了一座廊桥,河岸边已经没有了民居,我以为是村子的尽头了,就开始折返。一位挎着单反相机的大爷对我说,前面还有美景呢。我不敢相信,大爷直接打开相机里的照片给我看,我连忙道歉,承认我错了。下一个坡,再转一个弯,果然是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黄灿灿的油菜花海再次呈现在眼前。
蓝天白云下,青山绿水间,菜花黄,桃花红,梨花白,庆源的春色是如此丰富多彩,引人入胜。我正陶醉在庆源的无边春色中,突然接到了导游小哥的电话,他在喊我去古宅客栈吃午饭。